中國現代媒體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詩蘭認為,網絡傳播有三個基本的特點:全球性、交互性、超文本鏈接方式。因此,其給網絡傳播下的定義是:以全球海量信息為背景、以海量參與者為對象,參與者同時又網絡是信息接收與發(fā)布者并隨時可以對信息作出反饋,它的文本形成與閱讀是在各種文本之間隨意鏈接、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種意義的超文本中完成的(《國際新聞界》2000年第6期第49頁)。
還有人認為,“網絡傳播”是近年來廣泛出現于傳播學中的一個新名詞。它是相對三大傳播媒體即報紙、廣播、電視而言的。網絡傳播是指以多媒體、網絡化、數字化技術為核心的國際互聯(lián)網絡,也被稱作網絡傳播,是現代信息革命的產物(《國際新聞界》2000年第6期第49頁)。
我們認為,所謂網絡傳播其實就是指通過計算機網絡的人類信息(包括新聞、知識等信息)傳播活動。
在網絡傳播中的信息,以數字形式存貯在光、磁等存貯介質上,通過計算機網絡高速傳播,并通過計算機或類似設備閱讀使用。網絡傳播以計算機通信網絡為基礎,進行信息傳遞、交流和利用,從而達到其社會文化傳播的目的。網絡傳播的讀者人數巨大,可以通過互聯(lián)網高速傳播。
網絡傳播學的相關學科主要有:傳播學、政治學、社會學、心理學、新聞學、經濟學、計算機科學等。